research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核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及医疗等领域,近年来迅猛发展。核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和当代最先进技术皇冠上的明珠之一,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但核技术应用的同时也增加了辐射暴露的风险。皮肤作为机体最大器官和抵御外界刺激的第一道防线容易遭受电离辐射所致组织损伤。超剂量电离辐射作用于皮肤后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具有长期不愈和进行性加重的特点,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临床暂无特效治疗手段。近日,公司张舒羽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多个单位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1区Top期刊)发表了题为“A frog skin-derived peptide targeting SCD1 exerts radio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skin injury by inhibiting STING-mediated inflammation”(2024; 2306253. doi.org/10.1002/advs.202306253)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从辐射暴露后青蛙皮肤中发掘出一系列功能多肽,并进行了深入的机制研究,为放射性皮肤损伤防治提供了新的干预策略。

85年前,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的主要奠基人、原华西大学董事长刘承钊学部委员(院士)曾带领师生历尽艰辛,足迹遍及川西,对蝾螈与蛙类动物开展深入研究,撰写了“华西两栖类自然史的研究”的系列开创性论文,奠定了我国两栖动物学科研究的基础。秉承先生遗志“到大自然这个实验室中探索真知”,受两栖动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抵御恶劣环境的防御机制启发,张舒羽教授和合作者在十余年前就开始关注到青蛙所具有的环境适应能力及辐射耐受等特性,2014年即报道了从高原滇蛙皮肤中分离的RP-1多肽修饰后具有透皮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作用。近年来,其带领团队奔走于江苏溧阳、安徽芜湖、四川江油、青藏高原等地的青蛙养殖基地或野外,调研、选育合适的青蛙品系。在本研究中,团队研究人员给与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适当的辐射压力后,通过转录组学、多肽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多种高通量技术鉴定到20余种辐射诱导的蛙皮多肽,原创性的将其命名为RIFSPRadiation-Induced Frog Skin Peptide)。其中,RIFSP-2可以自由通过皮肤细胞,抑制脂代谢酶SCD1减少单不饱和脂肪酸生成,进而抑制辐射作用后STING介导的炎症反应,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进展。放射性皮肤损伤为肿瘤放疗和核事故等常见的并发症,创面久治不愈,且无特效防治药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研究为放射性皮肤损伤防治提供了新的干预策略。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张舒羽教授、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放射与防护学院的曹建平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放射医学教研室张杰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72886必赢欢迎光临博士研究生耿凤豪、杨婷仪和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钟力(现就职于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也获得了多项中国发明专利。张舒羽教授团队正在进一步开展两栖动物的辐射响应机制研究以及青蛙皮肤为原料的产品开发等工作,有望为难愈性皮肤创面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策略。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vs.202306253

论文部分作者进行实验操作(左图)和到青蛙养殖基地取材照片(右图)。左图左二为论文(并列)第一作者耿凤豪。